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校友之家>>校友风采>>正文
练就扎实基础,厚积方能薄发---徐平均校友访谈报告
2015-06-12 15:27 bet365手机端    (点击: )

徐平均,生于1972年,四川彭山人。于1992年考入我校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陈毅奖学金获得者、电子工业部的优秀毕业生。1994年毕业后分配到国营715厂,两年后进入宁波双林集团有限公司任技师,现为该集团工程技术部经理,五项实用技术专利获得者。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徐平均事业发展历程
徐平均在校的时候,是个喜欢读书的学生,同时担任班级和系学生会的宣传干事,积极为班级和系里办黑板报,深得老师和同学信任。在学校的三年学习时间里,喜爱弹吉他、吹口琴的徐平均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所学30多门课程中最低分数也达到82分。1993年底,《电工学》期末考试前夕,一场罕见的大雪飘落在成都,很少见过这样美景的同学们纷纷放下书本、拿着相机去拍照,而徐平均却不为所动,一个人呆在图书馆静静地学习,最终取得了该本门课程的最高分:92分。由于成绩优异,他先后获得学校甲等奖学金及陈毅奖学金,并获得电子工业部优秀毕业生称号。
在校期间,徐平均对操作车床有着浓厚的兴趣。第一次摸机床,从农村出来的徐平均感到非常兴奋。他学得非常认真,也学得非常好。当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一个综合泵,这个泵包括球、斜面、螺纹、台阶等内容,还要求打中心孔。面对这么复杂的工艺,徐平均很快就完成了,老师从六个方向进行测量,惊喜地发现徐平均的作品误差只有四丝,当即赞扬他车得相当好,认为即使是熟练的师傅也未必能做到。由于刻苦钻研,徐平均在校时的实习成绩一直都是优,毕业设计成绩也是优秀,这为他后来在技术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徐平均毕业分配到成都东郊的国营715厂第二研究所,10多天后进入该厂模具中心操作机床。在模具中心的两年里,徐平均操作着价值上百万元的机床设备,因为在学校练就的扎实基本功,他从没有报废过一个零件,没填过一张报废单。
1997年,出于职业发展空间的考虑,徐平均以技师身份应聘到宁波双林集团。
尽管开始是在车间里做技师,徐平均始终没有停止过观察与思考,他发现:双林的条件还不是特别完善,比如很多设备是由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钳工在操作,工艺未能达到最优化,徐平均从中看到了双林的发展潜力。
8个月后,适逢双林集团工艺部门招聘员工,徐平均直接找到集团老总邬永林自荐。邬总问他:你有什么能力,你想来做技术,肯定要有所特长。徐平均当即向邬总列举了三个他平时注意到的模具工艺上的问题,并肯定自己可以解决。邬总听了之后叫来了模具的负责人,询问他徐平均说得对不对,负责人一听,回答“说得对”。就这样,徐平均通过自荐调到了技术科。
到了技术科的徐平均因为基础扎实,很快便上手开始编制工艺搞设计。一年多之后,一次最终导致徐平均职业生涯发生“质变”的机遇出现了。
那一年,双林集团接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为北美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弗吉尼亚公司设计生产配套部件-----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在弗吉尼亚公司内部,部分工程师想把这个项目放到东欧,而另一部分中国和加拿大的工程师则想放到中国。这是一单号称千万美金的生意,对双林来说非常重要。
当时双林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德国和波兰。所有的外国人和弗吉尼亚公司的中国工程师、博士都认为在中国大陆找不到供应商,认为凭借大陆的技术基础做不出来,对双林竞争成功没抱希望。邬总将徐平均叫过去,让他来设计。看到徐平均,弗吉尼亚的美国博士说了一句:年轻有为。言下之意他太年轻了,根本搞不出来。
由于那时的徐平均不但英语差强人意,同时也不懂汽车质量体系,甚至不懂很多专业术语,内心深感自身的水平与该项目的要求差距太大。但是,不甘服输的徐平均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项目拿到手。
于是,每天早上6点半,徐平均便早早起床,抱着一本机械设计书一直啃到晚上十一点。在非常辛苦地啃了整整一个月之后徐平均终于把所有参数都算出来了。接着便进入制造阶段。对于如何制造,徐平均遇到了难题。他那时连如何设计电极、型箱、电火花、能极等等都不会,又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当时双林的许多高级工程师也不懂。
为解决难题,徐平均不辞辛苦从宁海县跑到宁波市去查书,经过艰苦的搜索,他终于在一个资料上找到了思路。徐平均兴奋地告诉邬总:我有思路了。邬总非常高兴,立即指示:今天下午你就设计,明天出差去贵州做。徐平均连夜将图纸画了出来,第二天便赶往贵州。在去贵州的火车上,他仍然不停地核算着各种数据。然而,第一次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符合要求, 徐平均与他设计的产品
第二次也不完善,当第三次做出的产品送到加拿大去做试验的时候,徐平均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担心,但更多的想法是:硬打硬,拼了。最终的结果出来了,德国、波兰、双林三家产品,通过噪音、性能,寿命的试验,双林拿下了这个项目,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徐平均设计的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从开始设计到批量生产搞了2年半,到现在已完全成熟,95%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北美、韩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
通过这个项目的成功,徐平均奠定了他在双林的事业基础和地位,在双林的十年时间里,他先后获得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设计出了包括两项汽车座椅位置记忆器外观设计专利、用于电动座椅水平驱动器的隔振装置、植绒软轴、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在内的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现在的徐平均作为集团工程技术部经理已经告别当初的稚嫩,正带领着一帮有志之士向更大、更难的项目挑战。业技术人员称号,2006年12月,徐平均荣获“优秀务工者”称号。
二、行成于斯-----学校教育是徐平均翱翔的起点
1. 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强化培训造就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徐平均认为学校带给他的最大益处就是获得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这是比较实在、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基础理论方面。在现实工作中,徐平均发现有许多人的基础理论不扎实,他曾在为公司的供应商做培训时对供应商的一个夹具提出了六条意见,其中包括一条夹具设计方面的意见,他说,其实问题就出在基础理论不扎实上。徐平均认为基础理论在现实工作中处理问题时都用得上,一个工程的东西搞得好与不好与此有很大的联系。
徐平均还认为,学校着力培养的扎实理论基础,对自己形成严谨的做事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2. 严谨的校风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徐平均说,当年在校时学校校风很严。那时我校刚刚由中专升为大专,仍然沿袭中专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很严。每天要求上晚自习,不能迟到。系里要查房、检查清洁等。班主任管理也非常严格。徐平均认为因为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徐平均从学校毕业之后从没有间断过学习,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这为他工作顺利上台阶提供了保障。
3.教师的言传身教激发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当年学校的老师中,徐平均记忆忧新的是班主任林老师和教授专业课的杜东福老师。他谈到林老师比较幽默,有很专业的教学水平,而杜东福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给徐平均以极大感染。
94年毕业后,徐平均所在的715厂主办全国工装年会,他代表主办方邀请杜老师任评委,期间同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汽车模具单位参观,当时杜老师站在汽车装配模前为徐平均讲解原理,并鼓励他要不畏艰辛勇攀科学高峰。由于讲解深入浅出,吸引了在场的高工聚精会神聆听,并纷纷赞扬杜老师讲得好。徐平均深感杜老师专业水准高,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高尚,因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为他后来热爱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导因。
受到老师的影响,徐平均坚持认为只有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获取成功,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说:“在工作中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是没搞过的,当在工作中遇到非常多的困难的时候,要去钻,不能打退堂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对母校发展及对在校生的建议
1.学校可适当增加一些教学的科技含量,为学生讲授现代CAE课程;
2.跟现代知名企业的理念接轨,比如丰田,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选修课,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3.因为学校是工科类学校,要提倡一些统计方面的东西,要让学生在这方面重视起来,这些东西对之后的工作研究非常有帮助。曾经有美籍工程师对徐平均说,你在美国算是非常优秀的工程师,但是你不会利用统计学的原理来看待很多问题和做很多工程类的分析,因此我只能把你叫做技师。徐平均说:这说明我们的研究方法有些问题,有些国外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有些东西从点的概念上找不到问题,但从面上就看得到。比如做齿轮,他跟你想象的东西是相反的,误差大的反而噪音小些,但是当采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科学计算,会发现从统计学上来看,误差小的噪音就小些。如果能培养学生多从面上来观察事物,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观念,他的成就就不一样;
4.学生的时间不多,建议在校学生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学生第一任务是学习,浪费时间有害无益。

关闭窗口